最近看完了這本裡的兩個大案,裡面總共三個案子,有〈挨及劇院謀殺案〉、〈高爾夫球場上的槍聲〉、及〈福爾摩斯探案短篇集〉。 我看完了前兩案,不過打算分開寫,所以先寫〈高爾夫球場上的槍聲〉吧。

這個案子嘛,我覺得優點再於他仿得頗像的,就像我一貫的看法,看仿作只是想追求那種偵探不死、永遠活躍的感覺,所以像不像對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只要寫得很像,哪怕是寫他幹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醫生鬥鬥嘴什麼的,我都很喜歡。這個案子裡的偵探和醫生,確實是很像沒有錯。

這篇仿作不像一般的仿作,仿作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愛吐嘈福爾摩斯,沒辦法,誰叫他的行為真是太多好吐槽及令人受不了之處?但正版的華生不會在書裡吐槽他。後世仿作十之八九沒辦法忍住。而這篇〈高爾夫球場上的槍聲〉倒是忍住了,維持正版華生一貫的崇拜與追隨,對福爾摩斯無可奈何卻又言聽計從的樣子,很像記憶裡的那位沒錯。

不過真要說有那麼點不像的話,又得拿《絲之屋》出來比了(因為這兩作算比較接近原著敘事的),絲之屋的老年華生講話比較細碎,經常在一些細節中著墨,這點使他跟原著有了差別,至於〈高〉篇裡的華生沒有這個毛病,只是也有一種明顯的倒敘法口吻,因為太過明顯,使之不類原版華生。通篇在閱讀時,你一定會知道這是1896年發生的事,華生不斷說:「當時可是1896年」、「在1896時計分規則仍然....」諸如此類。我找了一下柯南道爾作品年表,發現主要的作品果然都是在1900年後才出的(主要的,在那之前也有但比例不到全部的一半),從巴斯克維爾獵犬之後,華生所寫的案子多辦都是十幾年前發生的事,當然華生也經常說「當時有答應保密直到....為止,我現在可以寫出來了」之類的,以他們的工作內容和角色案件須等個幾年才能曝光也是合情合理,不過即使大多數的案件都是倒敘法,卻沒有像〈高〉這麼明確地不斷提醒讀者。以像不像來說,這點略有落差,不過基本上華生的敘述和福爾摩斯這個角色都和原作非常接近。

至於案件本身咧?這裡就不雷了。我只能說,福爾摩斯辦的案子本來就不總是驚險奇案,在後世所作的短篇中也有許多屬於「看一眼破案」的等級,這個案子倒也差不多,但沒想到竟然拖了這麼長! = =,我想應該大多數人都會跟我一樣在第一時間就和福爾摩斯一起識破兇手詭計吧(只要推理小說多看幾本這根本跟常識一樣...),但是同時也會跟福爾摩斯一樣,不了解兇手的動機,於是案件就繼續發展了...。

好吧,還是不要講太多不然就雷光了XD,我覺得這篇沒有什麼太令人回味之處,而且我還是第一次把作者埋的線索抓得這麼乾淨的,每一個線索我都有找到而且找到正確的解釋耶,也算是當了一回神探囉XDDD,亂有成就感阿,可惜的是在30%的地方就看出兇手好難過喔= =,再來的70%都是在等著看兇手到底打算要幹麻...(後來福爾摩斯有在文後解釋他採取放任不理的態度也是因為如此),最後終究還是靠福爾摩斯出馬才化解一個人的生命危險就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ono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